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,深化“三个年”活动,汉阴县观音河镇纪委聚焦主责主业,强化政治监督,以县委巡察反馈问题整改为契机,以“三化”建设为抓手,通过主动式沟通、沉浸式体验、下沉式监督和跟踪式问效“四轮驱动”,以纪检监察工作高标准护航镇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。
主动式沟通凝聚执纪监督合力
“在例行监督检查中,我们发现某名镇干部疑似违规经商办企业的问题”“请分管领导和责任站所协助镇纪委做好进一步调查核实工作……”纪委主动向镇党委汇报监督检查情况,获得镇党委大力支持。
镇纪委建立信息沟通机制,每月按时向镇党委汇报工作成效,每季度主动与班子成员讨论风险诱因,定期与挂联委室交流经验做法,通过事前沟通、事中共商、事后共督,凝聚了上下贯通、齐抓共管的监督合力,有效破解了监督执纪难题,提升了办案质效。
通过沟通交流,今年以来新发现廉政风险点4个,开展精准监督2次,发现问题线索4条,容错1件,立案3件,办结3件,处分3人。
沉浸式体验 解锁廉政教育模式
“以前认为发展党员做到差不多就行了,没想到把关不严、参会党员人数不够都是违反组织纪律的行为,这个典型案例不断教会了我们很多知识,也有很强的教育警示作用,让我们少走弯路。”听完镇党委书记以本镇典型案例为镜鉴的党课后,水田村党支部书记陈小卫感叹道。
为厚植廉政土壤,观音河镇创新廉政教育方式,打造集“听、观、谈、考”为一体的廉政教育新模式。镇党委班子成员结合分管领域查办的违纪案件,制成廉政教育课件,到所联党支部讲授专题党课,督促各党支部每月组织镇村干部学习一次典型案例通报、观看一部警示教育片,每名党员干部结合学习情况谈一次学习体会,结合纪律教育宣传月活动组织一次党规党纪知识测试。
2022年以来,全镇组织开展廉政党课12次、观看警示教育片10余次、学习案例通报60余次、参加党规党纪知识测试92人次,通过“听、观、谈、考”的形式,推动廉政教育常态化,党员干部政治自觉、思想自觉、行动自觉不断增强。
下沉式监督 提升线索处置质效
“纪委干部,村集体的资金既然是村财镇管的,为什么我们村民小组的征地补偿款进了私人口袋?”在下沉村开展政策宣传过程中,有群众向镇纪委干部反映村组干部疑似挪用集体征地款的线索。
为破解线索来源渠道单一、成案率低的问题,镇纪委转变工作方式,将群众上访“给线索”变为干部下访“找线索”,通过走访群众、公布廉情信箱等方式,广泛收集民情民意,发现问题线索,把监督融入到群众反映问题线索处置的全过程,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突出问题,精准开展专项监督,不断提升监督有效性和线索成案率。
2022年以来,通过走访群众宣传政策、了解民生诉求、监督惠农政策落实工作等方式,发现问题线索4个,立案2件,容错1件,追回资金4万余元。
跟踪式问效 保障监督执纪效能
以案促改工作开展得如何,归根结底要看效果。案件不能一查了之、一处了之。由此及彼,由点及面,通过做好“打扫战场”和“战后重建”工作,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查办案件的政治、纪法和社会效果。
观音河镇纪委坚持把办案、整改、治理贯通融合,建立“跟踪问效”机制。案件查办后及时召开纪委会议,对查处的典型问题进行复盘,通过个案查找出普遍存在的问题,提出纪律检查建议,督促自查整改,以点带面推进系统化治理,不断提升纪检工作质效。
通过对近年来查办案件复盘分析,发现各村存在集体生态效益补偿资金兑付不精准、村组财务管理不规范等共性问题12个,发出纪律检查建议书4份,督促相关单位协同联动履职,追回集体资金9万余元。
“问责不是目的,治病才是初衷。只有把查办案件和以案促改结合起来,推动办案、整改、治理贯通融合,才能真正做到查处一案、警示一片、治理一域。通过教育与监督并举,问责与激励并重,持之以恒纠“四风”树新风,观音河镇干部能力作风才能不断攀升,“五美”观音河建设蓝图才能变为现实”镇党委书记王海明说道。